解读2025政府工作报告|七提“保险” 个人养老金、长护险主线任务明确
专题:金融视角·聚焦2025年两会
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把目光聚焦于出口信用保险、个人养老金和长期护理保险。3月5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。国务院总理李强作《政府工作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
在今年的《报告》中,“保险”一词共出现7次,涵盖出口信用保险、第三支柱养老保险、长期护理保险等多个领域,展示了保险业在服务国家战略、促进经济发展、保障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与责任担当。

出口信用保险连续11年被提及
在对外开放方面,《报告》指出,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积极稳外贸、稳外资,稳定对外贸易发展,优化融资、结算、外汇等金融服务,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。
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,这已是政府工作报告自2015年以来连续11年明确提及“出口信用保险”有关内容。从2015年的“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,加大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”到去年的“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”。“出口信用保险”这一险种在推动外贸质升量稳方面被寄予厚望。
作为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的贸易和投资促进手段,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外贸稳增长、防风险,保产业链、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政策性工具。特别是近些年,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使得外贸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剧,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促进贸易和投资的重要工具,频频受到政策推动。仅2024年,出口信用保险就被纳入多项政策文件,覆盖跨境电商、服务贸易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领域。根据中国信保数据,2024年该公司全年承保金额超10214亿美元,同比增长10%;支付赔款超25.8亿美元,增长11.7%;服务支持客户超22.7万家,增长12.4%。
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,出口信用保险能为出口企业提供风险保障,承保进口商商业风险与进口国政治风险导致的损失,还能助力企业融资,支持其采用灵活结算方式开拓市场,维护产业链稳定。正因它是符合WTO规则的特殊政策工具,成效显著且契合国家战略需求,所以连续11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
热议个人养老金
全球老龄化加剧,养老问题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隐忧,而是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。
在养老方面,《报告》提出,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,实施好个人养老金制度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,大力发展银发经济。
自2024年12月起,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(地区)推开至全国。目前,我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突破7000万人。截至2025年1月15日,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达956款,其中储蓄产品466款、基金产品287款、保险产品177款、理财产品26款。但由于民众认识不足、税优力度较小、产品选择有限、收益率较低等问题,个人养老金当前也存在缴存冷的情况。
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“第三支柱”的重要制度设计。在全国两会之际,多位全国人大代表、全国政协委员对个人养老金的投资和提取建言献策。全国政协委员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建议,尽快制定标准化的生存率或死亡率改善指数(长寿指数);加快探索中国特色的个人养老金长寿风险的新型风险转移机制;尽快建立以上海保交所为技术平台的长寿风险对冲交易市场。
从短期消费刺激与长期养老储备有机结合的角度,全国政协委员、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建议,建立“消费关联个人养老金缴存”机制,即消费者购买特定领域商品或服务时,可由政府按照消费额的一定比例配比发放补贴,存入个人养老金账户。这样消费者在满足即时消费需求的同时也积累了养老资产,形成“消费即养老储蓄”的心理账户效应。
对于当前个人养老金的发展瓶颈,刘春生表示,在政策端可优化税收激励,提高缴费上限并加强跨部门协同;产品端应设计差异化产品,提升透明度与收益,利用科技赋能服务;此外,还能探索跨境衔接试点,推动与银发经济融合。
长护险扩面呼之欲出
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,社保“第六险”长期护理保险(也称“长护险”)制度作为一项保障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,越来越受到重视。《报告》提出,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。
从往年的“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”“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”到今年的“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”,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期待。
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1.8亿人,累计260余万失能参保人享受待遇,基金支出超800亿元。提供就业岗位约30万个,拉动相关产业社会资本投入约600亿元。
当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正从试点走向全面推广的关键节点。国家医保局年初透露,正在会同有关部门,以建立独立险种、制度覆盖全民、政策规范统一、契合我国国情为目标,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,切实减轻失能人员护理服务费用负担。
不过,从实际情况来看,长护险不仅面临养老服务人才缺口,长护险的筹资问题更需要重视。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,现阶段,长护险面临地方碎片化政策、筹资难、护理队伍人才短缺、农村地区服务供给不便、护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和公众认知不足等难点。
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近期撰文指出,目前试点地区绝大部分的长护险筹资都来自医疗保险基金划转,在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压力逐步增大的背景下,长护险基金面临不可持续风险。由于专业化护理人员供给不足,许多家庭不得不依赖亲情照护。
对于如何进一步发展长期护理保险,王鹏表示,各地区需要统一制度标准,推进规范化、标准化发展;拓宽筹资渠道,鼓励全民参保,合理制定缴费标准;此外,加强护理队伍建设,完善专业教育培训体系。刘春生同样认为,需要优化筹资模式,建立多元共担机制;强化人才供给,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证;发展居家社区服务,发展“互联网+护理”等模式。
标签: 养老金
相关文章
-
“美元资产太重了!”美国第三大养老金考虑加码海外投资详细阅读
华尔街见闻 该养老金首席投资官认为,欧洲增加国防支出的计划“可能会结合起来为欧洲带来更具活力的经济,这意味着更多的投资机会”。同时,他表示“越...
2025-06-04 22 养老金
-
全球养老金缺口51万亿美元,95后也得早储蓄详细阅读
摘 要 低利率环境下,年轻一代更需掌握金融知识,通过投资组合收益,来跑赢通货膨胀,实现养老金储备。专家建议,可遵循“四六比例”,即60...
2025-03-26 35 养老金
-
摒弃数量考核,推广个人养老金需量质齐升详细阅读
证券时报记者 黄钰霖 12月15日,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。在年度减税效应叠加下,个人养老金发展驶上快车道。商业银行作为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...
2024-12-26 44 养老金
-
85只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 做强养老第三支柱详细阅读
来源: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顾梦轩 夏欣 广州 北京报道 随着2024年进入尾声,个人养老金又传来重大利好。 近日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...
2024-12-21 51 养老金
-
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围至全国后,第六批4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上架,均为中低风险,费率优惠详细阅读
财联社12月16日讯(记者 郭子硕)根据此前部署,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层面扩围。今日,第六批四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也全新上架,个人养...
2024-12-16 44 养老金
-
上海商业养老保险五年蓝图都有什么规划?截至9月末当地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近500万户详细阅读
界面新闻记者 | 苗艺伟 界面新闻编辑 | 江怡曼 继今年10月,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《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》之后,11...
2024-12-01 38 养老金

最新评论